宫墙外的集市突然热闹起来,是靠山村的村民跟着商队来了。
李满仓扛着袋新收的绿豆,正跟雪国的布商讨价还价:“俺这绿豆,能生芽能做粉,换你两匹粗布,不亏!”
布商笑得眼睛眯成条缝:“再添斤新米,成交!俺家婆娘就爱喝靠山村的米汤!”
围观的百姓看得乐呵,七嘴八舌地议论:
“这靠山村的东西就是好,俺家娃吃了他们的小米,个头蹿了半头!”
“我跟你说,昨天我看见莫沉殿下,跟个老农学编筐呢!”
“听说秦小姐要把谷种分给咱们,不要钱,只要咱们学会了,再教给别的村!”
笑声里突然插进个不和谐的声音:“哼,说得好听,谁知道是不是想趁机把咱们的地都占了?”
说话的是个穿绸缎的男人,是被免了职的前户部主事,正被侍卫押着去劳改,路过集市时忍不住酸溜溜地搭话……
“你胡说啥!”李满仓把绿豆袋往地上一顿,“俺们凝丫头说了,土地是咱庄稼人的命根子,谁也别想抢!她教你们种谷,是怕你们饿肚子,跟你们一样心善!”
男人被侍卫推了把,还不甘心地嚷嚷:“等着瞧!没了官职,我还有亲戚在邻国当将军,迟早让你们好看!”
这话如同块冰扔进滚水里,人群瞬间安静了。
秦时凝的异能突然刺痛,她看到:
那男人的亲戚是耶律国的赵将军,正站在边境的烽火台上,手里捏着张地图。
地图上面圈着雪国的粮仓和靠山村的位置,旁边写着:秋收后,趁他们送谷种时动手。
“莫沉,”她拽了拽他的衣袖,声音压低,“耶律国可能要在秋收时动手,目标是粮仓和靠山村!”
莫沉的脸色沉了沉,立刻对侍卫长下令:“加强边境巡逻,再派暗卫盯着赵将军的动向。”
“另外,让商队多带些靠山村的谷种去耶律国国,就说……是王妃特意送的,想请他们的农夫也试试。”
“你是想……”秦时凝眼睛一亮。
“队来将挡,水来土掩。”莫沉握住她的手,“但能不动刀匕首,就尽量用谷种解决。”
“让他们的百姓尝到甜头,就不会跟着将军胡闹了。”
国王和皇后不知何时站在门口,听到这话,国王欣慰地点头:“沉儿说得对。”
“当年我和你母亲在边境,就是靠互送粮种,才和邻国的老国王结下交情。”
“人心都是肉长的,粮食能暖肚子,也能暖心。”
皇后转身进了内室,很快抱来个锦盒,里面是串晶莹的珠子:“这是当年耶律老国王送我的友谊珠,用他们那边的河蚌珠磨的。”
“你让商队带去,给赵将军的母亲,我认得她,是个心软的老太太,最见不得百姓饿肚子。”
暮色降临。
靠山村的村民和雪国的农夫聚在王宫的院子里,围着篝火做饭。
靠山村的大娘们教大家贴饼子,雪国的厨娘教大家做麦饼,香味混在一起,比任何盛宴都诱人……
秦时凝看着莫沉帮李满仓劈柴,看着国王和老农们比划种地的手势,突然内心触动……
“在想啥呢?”莫沉走过来,递给她块刚烤好的麦饼,上面还沾着芝麻。
他记得她爱吃,特意让厨娘撒的。
“在想,”秦时凝咬了口麦饼,眼里闪着光,“秋收后,咱们先回靠山村,把新谷种送回去,再带些老农具来雪国。”
“然后……”
“然后在靠山村盖座带雪国暖炕的瓦房,”莫沉接过她的话,声音温柔,“在雪国的院子里,种棵靠山村的老黄皮果树。”
远处的烽火台上。
赵将军看着暗卫送来的谷种和友谊珠,又看看帐外捧着新麦饼欢呼的守卫,眉头皱成了疙瘩。
他母亲的回信就放在桌上,只有一句话:民以食为天,别做傻事。
王宫的灯火亮到深夜。
图纸上的水渠、犁耙、谷种圃,渐渐连成了幅清晰的蓝图……
秦时凝打了个哈欠,靠在莫沉肩上,困意渐浓。
晨光刚漫过王宫的琉璃瓦,皇后就带着宫女们钻进了库房。
樟木箱被一一打开,露出里面叠得整整齐齐的绸缎,金线绣的凤凰在阳光下泛着柔光。
“这件云锦披风给时凝带回去,”皇后拿起件石榴红的披风,指尖拂过边缘的珍珠流苏,“靠山村冬天风大,这料子挡风。”
她转头对宫女说,“再把去年新收的山参包好,王大娘的风湿得好好补补。”
库房外传来脚步声,国王推着辆独轮车进来,车斗里堆着些铁制的农具。
是工部新打的锄头、镰刀,刃口磨得发亮。
“这些比木头的结实,”他拿起把带弯钩的镰刀,笑得如同个献宝的孩子,“李满仓上次说靠山村的镰刀总崩口,这个准合用。”
秦时凝站在门口,看着皇后把她带来的粗布帕子,和云锦披风一起放进樟木箱;看着国王蹲在地上,用布仔细缠着铁犁的尖角,怕路上磕坏了……
眼眶突然就热了。
“父皇,母后,这些太贵重了……”
“贵重啥?”皇后拉她坐在木箱上,掌心贴在她手背上焐着。
“你把靠山村的谷种带来,让雪国百姓吃饱饭,这点东西算啥?再说了,你是沉儿的媳妇,就是我们的闺女,给闺女备嫁妆,天经地义!”
莫沉走进来时,正听见嫁妆两个字,耳尖微微发红。
他手里拿着个布包,打开是两本线装书:
“这是农桑辑要和水利图谱,我让人抄了两份,一份留给雪国的农夫,一份你回去给靠山村的人看。”
皇后突然拍了下手:“差点忘了!让御膳房把新磨的麦粉装十袋,还有腌菜坛子,王大娘不是说爱吃雪国的酸黄瓜吗?”
消息很快传遍都城,百姓们自发地往王宫门口送东西。
卖糖人的老汉捏了串谷穗形状的糖人,说给靠山村的孩子。
织布坊的妇人送来几匹结实的粗布,说是给村民做新衣裳。
连刚学会种谷的孩童,都捧着自己种的第一把麦穗,踮着脚要塞进秦时凝的布包里。
“秦小姐,这麦穗您带回去,告诉靠山村的人,俺们也会种好地了!”